您的当前位置:产后心肌病 > 心肌病病因
-
2014/12/2
本病呈全球性分布心肌,肥厚型心肌病
2.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部抬举性搏动1.好转:症状改善 2.无效:症状无改善概述1.非梗阻型症状较少,早期以呼吸困难为主,晚期可有心房颤动及心衰梗阻型者可有劳累后心悸、气促、乏力,活动时头晕、晕厥、心绞痛及猝死等非梗阻型一般无杂音,而梗阻型常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有收缩期喷射性杂音,部分患者有收缩期细震颤此外,常可有第四心音及第二心音逆分裂 3.心电图:常见左心室肥厚劳损,不少患者在左胸导联和i、[详细]
-
2014/12/1
心导管检查显示左心室流出道压力差可以确立诊断肥厚,心
超声心动图检查是极为重要的无创性诊断方法,无论对梗阻性与非梗阻性的患者都有帮助,室间隔厚度≥18mm并有二尖瓣收缩期前移,足以区分梗阻性与非梗阻性病例(一)心室间隔缺损 收缩期杂音部位相近,但为全收缩期,心尖区多无杂音,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及心血管造影可以区别(三)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杂音相似,但多为全收缩期,血管收缩药或下蹲使杂音加强,常伴有心房颤抖,左心房较大,超声心动图不显示室间隔缺损([详细]
-
2014/11/29
抗凝治疗似乎可降低其发病率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病,肥厚
这是一个重要临床问题,因为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心源性栓塞的发生hcm是一种临床变化多端、结果各异的遗传性疾病卒中和动脉栓塞是其并发症然而对这些重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决定因素知之甚少,hcm和这些并发症的临床类型也从未被系统研究过研究者认为,hcm的这些严重并发症可引起残疾与死亡,老年人比年轻人常见,几乎都发生在阵发性或慢性心房纤颤病人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心脏研究所maron等对4个社区900例产后心[详细]
-
2014/11/27
最常见的症状为胸痛肥厚,心肌,心尖,临床,心尖肥厚型心
最常见的症状为胸痛,占50%,可为心绞痛样或不典型胸痛,可能原因是心肌需氧量大大超过正常冠状动脉的供氧能力,易误诊为冠心病,但心尖产后心肌病多无冠心病危险因素;其次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心悸、头晕和疲乏,晚期可出现心功能不全的征象50%(4)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尖部室间隔和左心室后下壁明显增厚,心尖厚度可增厚至14—35mm,平均为24~25 mm,心尖部心腔狭小(5)左室造影:对心尖产后心肌病患者行右[详细]
-
2014/11/26
(一)心室间隔缺损 收缩期杂音部位相近诊断肥厚型心肌病
(二)主动脉瓣狭窄 症状和杂音性质相似,但杂音部位较高,并常有主动脉瓣区收缩期喷射音,第二音减弱,还可能有舒张早期杂音。x线示升主动脉扩张。生理动作或药物作用对杂音影响不大。左心导管检查显示收缩期压力差存在于主动脉瓣前后。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病变部位。有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因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超声心动图检查是极为重要的无创性诊断方法,无论对梗阻性与非梗阻性的患者都有帮助,室间隔厚度≥[详细]
-
2014/11/24
手术可明显减少lvotpg及二尖瓣关闭不全症状肥厚,心肌,
主要并发症包括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需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室间隔缺损和主动脉瓣反流等,总发生率不足3%2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已进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不能接受室间隔心肌切开.切除术或其它介入治疗的产后心肌病患者,可考虑进行同种异体心脏移植1产后心肌病的手术方法3对一些前室间隔上段厚度≤18mm、手术切除易于导致室间隔穿孔或不适当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者,心室腔中部梗阻、morrow术后仍持续有严重症状[详细]
-
2014/11/23
妊妇是个不凡的集体
妊妇是个不凡的集体,在饮食上稍有失慎很对胎儿影响都很大。而大闸蟹、甲鱼都是金秋时节的美食,可是它们具有活血化淤功效,于是,孕妇不能吃。那么,春季妊妇隐讳饮食有哪些呢?一起跟小编来看看专家的介绍。 孕期准老妈秋季营养要失调,孕期的合理营养及平衡的膳食对于胎儿的发育有很大影响。孕妇营养摄取的一个重要准则就是每种营养素的提供要充足,既不能少,也不能过多,而且各类营养素之间的装扮比例要适宜,坚持未必的平[详细]
-
2014/11/21
另外国内亦开展了导管化学心肌消蚀法肥厚,心肌,双控起
但ddd起搏器治疗梗阻性产后心肌病的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另外国内亦开展了导管化学心肌消蚀法,目前这种方法的使用尚有局限性,一般认为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室间隔局限性肥厚,左心腔无扩大的患者;同时要求有一套技术性很强的操作班子,否则不宜开展此项技术50 mm hg(1 mm hg=0.133 kpa);双腔起搏器(ddd)应用适应证:该方法简便,副作用少,病人易于接受,是今后发展方向之一合并严重心律失常[详细]
-
2014/11/19
正确处理好各产程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心脏病治疗原
3.继续妊娠者,妊娠晚期住院待产,视心脏情况决定分娩方式;加强产前检查;4.防止心力衰竭;1.对患心脏病的孕妇应由内科、产科协同检查处理,确定是否继续妊娠;2.心功能ⅲ级以上、有心衰史、近期风湿活动期,宜早期终止妊娠;5.正确处理好各产程,缩短二程必要时助产; .产前、产后积极抗感染[详细]
-
2014/11/17
曾有心力衰竭病史者妊娠,心脏病,影响,妊娠合并心脏病预
下一页2诊断:如果妊娠期发现有水肿、明显的心脏杂音,经过x线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出现异常,那么孕妇有可能合并了心脏病,当然如果妊娠前有心脏病病史,发病的机率就更高些轻度的心脏病,心脏代偿功能尚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多能耐受妊娠对于严重的心脏病,易并发心力衰竭,危及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凡35岁以上的心脏病合并妊娠者近期预后较差,因为心脏病的病变随年龄增长而进展,心脏的代偿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产后风湿性心[详细]
-
2014/11/15
产后心肌病治疗预防现用的治疗包括:① β受体阻滞剂使
产后心肌病发展缓慢,预后较好,但由于心律失常,可致猝死,生活上应注重避免过劳,防止过度精神紧张,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可降低心肌收缩力,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改善左心室壁顺应性及左心室充盈,也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剂量:10mg口服,每日3次。可逐渐增加,最大可达480mg/日。也可用钙通道阻滞剂,异搏定40mg口服每日3次,硝苯吡啶10mg,口服,每日3次。能改善心室舒张功能,应注重观察血压,以防血降[详细]
-
2014/11/13
知识:产后心肌病有何临床表现?男女同样罹患
晚期患者心肌纤维化广泛,心室收缩功能也减弱,易发生心力衰竭与猝死起病多缓慢约1/3有家族史症状大多开始于30岁以前男女同样罹患主要症状为:① 呼吸困难,多在劳累后出现,是由于左心室顺应性减低,舒张末期压升高,继而肺静脉压升高,肺瘀血之故与室间隔肥厚伴存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可加重肺瘀血② 心前区痛,多在劳累后出现,似心绞痛,但可不典型,是由于肥厚的心肌需氧增加而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所致③ 乏力、头晕与昏[详细]
-
2014/11/7
妊娠心脏病早期预防心衰如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
如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必要心脏病的种类中妊娠期心脏病以风湿性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脏病比较常见,妊娠期合并心脏病最危险的时间常见在妊娠32~34周、分娩期及产后的72小时内心脏的负担最重此时,及早发现心力衰竭征兆,防止心衰的发生疾病资料:1、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过程:链球菌感染——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炎)——瓣膜损伤当出现胸闷、心慌、气急;心率查过110次/分,呼吸超过20次/分;夜间睡觉常因胸闷、憋[详细]
-
2014/11/4
什么是产后心肌病变异型?由于心室中部显著肥厚
(1)右心室受累型:可能并非少见,只是表现不如左心室受累者那样明显,也可发生右室流出道梗阻,但机制与左心室型不同。(2)限制性充盈障碍型:在产后心肌病,有一部分患者的快充盈比正常人还明显,占舒张末期容积的73%,但心房收缩充盈期却比正常人显著减少(占10%左右)。该型少见,用钙拮抗剂无效。(3)心室中部梗阻型:罕见。由于心室中部显著肥厚,以至于中部心室闭塞,左心室被划分为两个界限分明的小腔室:一为[详细]
-
2014/11/2
产后心肌病应该如何预防?由于病因不明
由于病因不明,预防较困难。超声心动图检出隐性病例后进行遗传资料可作研究。为预防发病应避免劳累、激动、突然用力。凡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如洋地黄类、β受体兴奋药如异丙肾上腺素等,以及减轻心脏负荷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等使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加重,尽量不用。如有二尖瓣关闭不全,应预防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病程发展缓慢,预后不定。可以稳定多年不变,但一旦出现症状则可以逐步恶化。猝死与心力衰竭为主要的死亡原因。猝死多见[详细]
-
2014/10/30
产后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③ 第二音可呈反常分裂,是由于左心室喷血受阻,主动脉瓣延迟关闭所致 多在劳累后出现,是由于左心室顺应性减低,舒张末期压升高,继而肺静脉压升高,肺瘀血之故与室间隔肥厚伴存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可加重肺瘀血主要症状为:起病多缓慢约1/3有家族史症状大多开始于30岁以前男女同样罹患① 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有抬举性冲动或有心尖双搏动,此是心房向顺应性降低的心室排血时产生的搏动在心尖搏动之前被触及[详细]
-
2014/9/17
产后心肌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
诊断 心肌病临床诊断比较困难。对于出现倦怠、乏力、劳力性呼吸困难、胸痛、腹水、浮肿等症状,心室没有明显扩大而心房扩大的患者,应考虑本病。心内膜心肌活检有助于确定 心肌病属原发性和继发性。本病主要与缩窄性心包炎鉴别诊断。 治疗 心肌病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可试用地尔硫革、β一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能有效地降低心脏前负荷,减轻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降低心室充盈压,改善患者气急和易[详细]
-
2014/9/17
产后心肌病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1.心电图st段及t波非特异性改变。 部分患者可见0rs波群低电压、病理性q波,束支传导阻滞、心房颤动和病窦综合征等心律失常。 2.x线胸片 心影正常或轻中度增大,可有肺淤血表现,偶见心内膜钙化影。 3.超声心动图 心室壁增厚和重量增加,心室腔大致正常,心房扩大。约1/3的病例有少量心包积液。较严重的病例可有附壁血栓形成。doppler心动图的典型表现是舒张期快速充盈[详细]
-
2014/9/17
什么是 心肌病?
心肌病是以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纤维化并增生,附壁血栓形成,心腔缩小,甚至闭塞,心室充盈障碍及顺应性下降,心脏舒张功能严重受损,而收缩功能保持正常或轻度受损的原因不明心肌病。在三类原因不明的心肌病中, 心肌病较 dcm和hcm少见。本病主要是指在热带地区发生的心内膜心肌纤维化和温带地区多见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心肌病(loeffler’s心肌病)及becker心血管胶原病,有学者[详细]
-
2014/9/17
心血管内科: 心肌病
概述 心肌病亦称闭塞型原因不明的心肌病,包括心内膜心肌纤维化和嗜酸性细胞性心内膜心肌病。以心肌内膜和心内膜下心肌纤维化,心室腔缩小、室壁极度僵硬为特征。血流动力学表现为收缩与舒张功能均有障碍。主要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乏力、头晕、胸痛、腹胀、颈静脉怒张、奔马律、心律失常、肝大、胸水、腹水、周围水肿。该病较少见。 临床表现 1.心悸,呼吸困难,头晕,乏力,胸痛,腹胀; 2.血压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