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产后心肌病 > 心肌病病因 > CirculationIF30上

CirculationIF30上



心力衰竭是一个与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相关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以前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心力衰竭的进展中起关键作用。然而,潜在的机制仍不清楚。由于据报道激酶可调节线粒体功能,该研究探索了双特异性酪氨酸调节激酶1B(DYRK1B)对线粒体生物能量学、心脏肥大和心力衰竭的影响。

年3月2日,上海交通大学闫小响团队在Circulation(IF=30)在线发表题为“DYRK1B-STAT3DrivesCardiacHypertrophyandHeartFailurebyImpairingMitochondrialBioenergetic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DYRK1B表达在衰竭的人类心肌以及肥大的小鼠心脏中明显上调。心脏特异性DYRK1B过表达导致心脏功能障碍,伴随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分数缩短和心脏纤维化增加。与DYRK1B过表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DYRK1B的缺失减轻了TAC诱导的心脏肥大和心力衰竭。从机制上讲,DYRK1B通过直接与STAT3结合以增加其磷酸化和核积累,从而与受损的线粒体生物能量呈正相关,最终导致PGC-1α的下调。此外,使用特异性抑制剂抑制DYRK1B或STAT3活性能够通过恢复线粒体生物能量学来恢复心脏功能。

心力衰竭(HF)是由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的,并且与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有关。尽管医疗管理和循证治疗取得了进展,但在许多国家,心衰患者再住院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仍然很高,因为大多数干预措施都集中在缓解症状上。因此,阐明心衰进展的机制以改善心脏功能和预后非常重要。

线粒体能量受损、心肌细胞死亡和纤维化有助于适应不良心脏肥大和HF的发生和进展。心脏是新陈代谢最活跃的器官,占人体每天消耗ATP的8%左右。心脏能量产生的减少可能会破坏心脏兴奋-收缩耦合过程并进一步导致收缩功能障碍和心力衰竭。在这方面,几十年来,靶向心肌生物能量学在改善心脏功能方面引起了越来越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mmbuc.com/xjbby/137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