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产后心肌病 > 心肌病症状 > 痰火扰心型心悸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及临

痰火扰心型心悸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及临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多由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致心失所养,或心神被扰。心悸常为阵发性,可与胸闷、气短、失眠、眩晕、耳鸣等症状同时并见。

“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这是最早对严重脉律失常(常见心悸)的预后进行阐述。汉代张仲景称之为惊悸、心下悸,认为惊扰、水饮、虚劳可以致心悸,提出了基本治则和常用方药,如炙甘草汤。

《千金要方·心藏脉论》认为“虚则惊掣心悸,定心汤主之”,提出了因虚致悸。《丹溪心法·惊悸怔忡》提出心悸当“责之虚与痰”。明代《医学正传·惊悸怔忡健忘证》详细阐述了惊悸与怔忡的异同,指出:“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而不得安静,无时而作者是也;惊悸者,蓦然而跳跃惊动,而有欲厥之状,有时而作者是也。”清代《医林改错》则强调瘀血内阻导致心悸,并用血府逐瘀汤治疗。

凡七情过度、心血亏虚、阴虚火旺、心脉瘀阻、水饮凌心皆可导致心失所养,心神被扰而发为心悸。

1.七情过度平素心虚胆怯,情绪过于波动,如大怒、大惊、大恐等,均可内扰心神,发为心悸。

2.心血亏虚久病失养,素体血虚,或统摄乏力,失血过多,或思虑过度,耗伤心血,均可导致心血亏虚,心失所养,发为心悸。

3.阴虚火旺禀赋不足,久病体虚,肾精亏耗,均可导致肾阴不足,水不济火,虚火妄动,上扰心神,发为心悸。

4.心脉瘀阻阴亏津少,血行不畅,或心气不足,鼓动乏力,或风寒湿邪,搏于血脉等,均可导致瘀血内停,营血运行不畅,发为心悸。

5.水饮凌心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犯于心,心为所扰,发为心悸。

6.感受外邪温病、疫毒灼伤营阴,致心失所养,或邪毒内扰心神,发为心悸。

7.药物中毒药物过量或毒性较剧,损及于心,可致心悸。如附子、乌头,或西药锑剂、洋地黄、奎尼丁、肾上腺素、阿托品等,用药过量或不当时,均能引发心悸。

痰火扰心型心悸(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及临床验方是什么?

解锁看完整版,给你带来长期健康,一次性解锁完心悸心律失常专栏的20余篇,全方位分析心悸心律失常的治疗与预防,收藏好,以免找不到,后续还会不继更新,分享给你身边需要的朋友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45%

转载请注明:http://www.mmbuc.com/xjbzz/157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