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产后心肌病 > 心肌病治疗 > 用药影响他克莫司临床疗效的因素
用药影响他克莫司临床疗效的因素
FK在体内广泛分布,分布容积为0.85~1.91L/kg,健康受试者的全身清除率约为2.43L/h,成年肝移植患者为4.IL/h,肝移植患儿约为成年患者的2倍,肾移植患者约为6.7L/h。
FK半衰期长且不恒定,健康受试者的半衰期约为43h,患儿与成年肝移植者的平均半衰期分别为12.4、11.7h,成年肾移植患者的平均半衰期为15.6h。FK主要随粪便排出,约2%随尿液排出。
欧洲共识会议对FK的剂量最优化规定为移植后1~3个月的药物全血浓度范围为10~15ng/ml,第二阶段(移植后3~12个月)为8~12ng/m1,之后为5~10ng/m1。FK血药浓度在5~20ng/m1安全有效,>20ng/m1则易产生剂量依赖性的药品不良反应。
FK主要在肝脏经CYP3A4酶代谢,全身用药可产生肾毒性、神经毒性,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震颤、头痛、感觉异常、恶心、腹泻、高血压,也常发生血清电解质紊乱致高钾血症,其他不良反应包括情绪改变、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心电图变化、心动过速、肥厚性心肌病(儿童易发)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反应。移植专家APP专注于肝肾移植的管理与互动。
一、与钙拮抗药联用
(1)地尔硫?
地尔硫?可抑制代谢FK的代谢酶CYP3A4和CYP3A5的活性。KothariJ等的研究发现,地尔硫?与FK联用时,需将FK剂量减少66%来降低肾毒性,联用所致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用F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国家从药效学和经济学的角度考虑,推荐地尔硫?与FK联用作为移植术后高血压的一线用药。地尔硫?典型的药物是含心爽。
(2)硝苯地平
硝苯地平也是CYP3A4的底物,硝苯地平和其他钙拮抗药与FK联用的代谢途径类似,均可达到减小FK剂量和治疗高血压的目的。HooperDK等的研究发现,FK联用硝苯地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单用FK的2倍,为FK联用其他抗高血压药物的3倍。FK在CYP3A5不表达的患者体内主要通过CYP3A4代谢,易致FK暴露量大而致肾毒性;FK在CYP3A5表达的患者体内可能处于未达到治疗浓度的状态。因此,FK联用硝苯地平的临床安全性应引起警惕。硝本地平典型的药物是拜新同。硝本地平缓释剂或控释剂型都不能分半粒服药。
(3)维拉帕米
维拉帕米是肝/肾细胞CYP酶的抑制剂,张治国等的研究发现,维拉帕米联用FK的患者的血药浓度较单用FK患者平均高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30、45、60天和术后1年减少服用FK的剂量分别为27.1%、30.0%、37.5%和50%。另一组肾移植3个月单用FK维持血药浓度较稳定的患者加用维拉帕米,5d后血药浓度的测量值平均升高53.3%,为维持有效治疗浓度,FK5O6给药剂量由(0.06±0.02)mg/kg下降了(0.02±0.01)mg/kg,降幅达33.3%。结果提示,移植后服用维拉帕米能提高FK的血药浓度,且呈渐进性作用。维拉帕米典型的药物是异搏定。
二、与中成药联用
(1)五味子
五味子有抗自由基的效果,能稳定肝细胞膜,抑制线粒体中转氨酶释放,进而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是常用的降酶保肝药物。五酯片的主要成分为五味子提取物,肾移植患者服用五酯片后的FK血药谷浓度升高。QinXL等的研究发现,FK联用五酯片后FK的Cmax和离解常数(Κa值)均明显升高,而在人克隆结肠腺癌细胞(caco-2)中的转运率下降,P-gp受到抑制,CL/F降低,半衰期延长,说明五酯片抑制CYP3A和P-gp而使FK的代谢和外排作用减弱,且首关效应的降低导致FK的暴露量增大。FK联用五酯片能使FK血药浓度增大,对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影响不大,不会因为组织浓度略有升高而影响机体的肝/肾功能,为临床联合用药的安全性提供了依据。五味子可作为等位基因CYP3A5*1/*1患者FK安全有效的“节约剂”,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2)小檗碱
小檗碱是常用的治疗腹泻的药物,也是CYP3A4的抑制剂。小檗碱可升高成年肾移植患者环孢素的血药浓度,可作为环孢素的增益剂。FK和环孢素均为CYP3A4、CYP3A5和P-gp的底物,小檗碱亦可升高FK血药浓度。GuoY等的研究中,1例16岁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将泼尼松龙60mg/m^2/d作为免疫抑制剂1个月后,加用FK0.2mg/kg/d,同时将泼尼松龙的剂量调整为40mg/m^2/d,监测FK血药谷浓度界于5~15ng/ml,因患者腹泻服用小檗碱0.2g,tid后,FK血药谷浓度由8ng/ml上升至22ng/ml,血肌酐由62μmol/L上升至μmol/L,测得该患者CYP3A5的基因型为不表达型,FK主要由CYP3A4代谢,故降低FK剂量为3mg/d,5d后血药谷浓度降至12ng/ml,血肌酐为84μmol/L。因此,FK联用小檗碱时应注意监测血药浓度并及时调整FK的剂量。
三、相关机体成分参数
FK的给药剂量和调整均根据患者的体质量或者体质量指数(BMI)进行,45%的患者FK血药浓度在靶浓度范围内,>50%的患者的血药谷浓度高于或低于治疗范围致药品不良反应或急性免疫排斥,说明FK血药浓度与用体质量来预测的剂量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临床对FK的血药浓度监测的数据分析结果发现,部分患者在移植后的不同时间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或急性免疫排斥,其中肥胖患者的发生率较高。激素和钙拮抗药的使用也可使患者的代谢改变而致药品不良反应或急性免疫排斥的发生。
移植受者在移植术后早期的FK初始剂量的确定受体成分的影响较体质量或BMI更显著,体成分的相关参数有非脂肪组织(去脂体质量)、脂肪组织(脂肪体质量)、腰围、臀围、臂肌肉围和腰臀围比等。HanSS等的研究旨在比较FK在体成分各参数的高、低水平组间的AUC与体成分参数的相关性,发现FK的AUC与BMI、脂肪体质量、腰围、臀围、腰臀比、臂围和臂肌围无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与去脂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提示FK的生物利用度与去脂体质量显著相关,而与以往作为给药依据的BMI无关。
StersetE等的研究显示,体质量相差4倍的患者在FK的剂量需求上相差2倍,而目前所采用的初始剂量计算方法会使肥胖患者处于过度治疗的风险。RodrigoE等的研究显示,FK的高初始血药浓度与肾毒性、移植后糖尿病(PTDM)有关,年龄较大(52±13岁)和超重[BMI(27±4)kg/m2]患者更易发生PTDM。尽管BMI是判断肥胖的关键指标,但未将去脂体质量从脂肪体质量中区分出来,去脂体质量与BMI间相关性弱,由BMI替代去脂体质量作为药物初始剂量的计算依据并不准确。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也会影响移植受者的体成分,因此BMI不能替代脂肪体质量或其他体成分参数。
四、红细胞压积(Hct)
FK的生物利用度低,治疗窗窄,蛋白结合率高,入血后与红细胞大量结合,通常将Hct作为常规的全血浓度变化的预测指标。HebertMF等的研究指出,若只根据全血浓度来调整FK的剂量存在潜在危险,原因是红细胞对结合型FK的浓度影响较大而与具有治疗作用的游离型的浓度无关。肾移植术完成时Hct较低,移植术后1个月患者肾功能恢复,红细胞增殖正常化,Hct也逐渐升高,FK和红细胞的结合呈浓度依赖性。Hct随着移植术后时间的推移而升高,如果为维持全血浓度而进行的剂量调整将导致游离药物浓度降低,故推荐将全血浓度标准化为Hct的45%,即FK标准化浓度=FK全血浓度×45%/Hct,使Hct的监测结果能够近似反应游离药物的浓度。Hct在移植术后的变化是导致全血血药浓度改变的关键因素之一,应引起足够重视。
五、其他因素
(1)性别
周金生等的研究发现,CYP酶系的表达在性别上存在明显差异,女性的表达大于男性,男性患者使用FK时更易出现药品不良反应,首次给予FK后女性患者的AUC值明显低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项包括8例男性和2例女性肾移植患者的FK血药浓度的研究测得,女性患者AUC0-12h为58.2μg·h/ml,低于男性患者94.4μg·h/ml。WolboldR等的研究显示,女性患者的CYP3A4表达量是男性患者的2倍。
(2)年龄
新生儿体内CYP3A4水平低,出生后CYP3A4的表达迅速增加,在1岁时为成人CYP3A4水平的1.2倍,而后随年龄增长又逐渐回落;CYP3A5的表达在幼儿体内也明显高于成人,儿童的年龄与FK的清除速率呈负相关趋势。
(3)丙肝合并移植
移植患有丙肝的肝移植受者主要面临丙型肝病毒对受体肝脏的复染。丙肝的标准治疗方案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在大部分的丙肝患者中获得了实质性的成功,治愈率约为50%。然而,肝移植受者丙肝复发的实质治疗有效率却降低,仅为20%。PanQ等的研究认为,没有证据显示FK妨碍α-干扰素诱导的基因表达和α-干扰素介导的抗病毒活性的效应,打破了FK在移植术后抗病毒治疗中的争议。因此,FK仍是临床肝移植患者和丙肝感染的肝移植患者的首选免疫抑制剂。移植专家APP提供用药提醒、医服务、档案管理、问答、动态等。
FK更多内容参考:你懂他克莫司吗?
本文据《影响他克莫司体内药动学参数、临床疗效的因素》摘编
原文作者:李馥伶、林美钦、宋洪涛、周欣
作者单位:1.医院药学科;2.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
原文来源:《中国药房》年第27卷第2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