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产后心肌病 > 心肌病治疗 > 病例报告多浆膜腔积液查因专题报告审核雅
病例报告多浆膜腔积液查因专题报告审核雅
病例介绍
患者罗某,31岁男性,湖南常德人,主因“双下肢水肿2周”于年2月27日入住我院急诊科疑难病诊治病房。
现病史
患者于入院前2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浮肿,伴随轻微咳嗽与活动后气促,无咳痰、咯血、畏寒、发热、盗汗等不适;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1.多浆膜腔积液查因:结核?淋巴瘤?2.肺部感染3.心律失常4.糖尿病”,经初步治疗后效果不佳遂转入我院。
既往史
◆患者既往7岁时曾诊断为“缺铁性贫血”,自诉治疗效果不佳;
◆年因“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术中探查脾脏增大,同时予以行脾切除术;
◆年诊断为1型糖尿病,此后规律使用胰岛素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
◆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史,无外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患者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久居当地,否认血吸虫疫水接触史;
◆年结婚,未育;
◆家族中无特殊遗传病史可循,父母均体键,为独生子,无兄弟姐妹。
入院体查
◆T36.8℃,P82次/分,R20次/分,BP92/60mmHg
◆贫血貌,双眼睑浮肿,巩膜、皮肤轻度黄染;
◆颈静脉怒张,双下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率82次/分,偶闻及早搏,无奔马律与病理性杂音;
◆腹膨隆,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脏肋缘下3cm;
◆肝区及双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中度浮肿。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10.5×/L,HB95g/L,PLT:×/L,MCV:.6fl,MCH:37.4pg,MCHCg/L;
肝功能ALT:24.5U/L,AST:39.9U/L,ALB:34.5g/L,TBIL:39.9umol/L,DBIL:14.9umol/L;
肾功能BUN:5.58mmol/L,Cr:42.5umol/L;
FBS11.9mmol/L
糖化血红蛋白8.8%
X线胸片双肺渗出性病灶,双侧胸腔积液。
彩超双侧胸腔中等量积液,肝大,左肾囊肿,腹腔积液。
初步诊断
1.多浆膜腔积液查因
2.轻度贫血
3.糖尿病待确型
4.肝功能损伤:瘀血性肝病?
5.左肾囊肿
6.脾脏切除术后
7.胆囊切除术后
进一步检查
胸腔穿刺引流
PPD皮试与结核斑点试验阴性
C12肿瘤标记物铁蛋白水平升高
自身免疫相关检查ANA1:20-1:40核仁胞浆型阳性,ENA14项、血管炎三项均为阴性。
尿沉渣尿蛋白定量阴性
综合分析
漏出性浆膜腔积液需考虑心源性、肝源性与肾源性疾病,而初步资料均提示肝源性、肾源性可能性较小,心源性所致可能性大,因而后续诊查围绕心脏疾病展开。
心电图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早搏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早搏。
心肌酶学正常
BNP水平pg/mL,提示心功能不全。
心脏彩超
心包CT+冠脉CTA未见明显心包积液及增厚,冠脉亦未见显著狭窄。
从初步结果来看,患者无严重心律失常,亦无先心病、瓣膜疾病及心包疾病证据,冠心病证据亦不充分,综合分析,考虑心肌疾病可能性大。心肌疾病的分类大致包括心肌炎、缺血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结合患者病史与辅助检查结果,高度考虑限制型心肌病。修订诊断
1.限制型心肌病
2.瘀血性肝病
3.轻度贫血
4.糖尿病待确型
5.左肾囊肿
6.胆囊切除术后
7.脾脏切除术后
分析与疑问1、限制型心肌病是否为原发性疾病,是否存在其他继发性因素?
2、结婚3年余未采取避孕措施但仍未育,是否有性腺功能减退?
进一步检查
性激素全套
ATCH
临床表现关键信息
◆青年男性
◆限制型心肌病、心功能衰竭、心源性多浆膜腔积液
◆内分泌系统受累(包括糖尿病、性腺功能不全、ACTH节律紊乱、FSH/LH水平均降低)
◆肝脏损害
◆贫血
探索与解答经过上述思考,诊断思路开始转向高度考虑遗传、代谢性等多系统受累疾病。
寻找新的诊断依据
考虑到患者有垂体-性腺轴及垂体-肾上腺轴受累,我们首先完成了MRI检查评估有无内分泌系统占位性疾病。结果发现垂体、肾上腺区未见明显异常。
但意外发现在T1WI和T2WI序列肝脏均呈现为明显的低信号,呈“黑肝”影像,而这是血色病的特异性MRI征象。
回过头分析,患者肤色亦较平常人暗沉,提示皮肤异常铁沉着。
同时患者的贫血为正细胞性贫血,并且血清铁与铁蛋白水平均升高,骨髓铁染色提示细胞内铁为41%,不符合缺铁性贫血,反而有铁负荷过高。
至此,患者诊断明确为血色病,受累的器官系统包括心脏、肝脏、皮肤与内分泌系统,能同时解释患者所有的临床表现!
血色病搜索血色病是少见的代谢性疾病,根据病因可分为继发性血色病与原发性血色病。继发性血色病常见于因各种病因而导致需长期、大量输血患者,体内铁负荷过高沉积于各组织、器官而导致功能损害,而原发性血色病则是由基因变异、铁代谢过程中关键蛋白质的功能障碍所致。
本例中患者并无长期、大量输血病史,因此诊断考虑为原发性血色病。根据其致病突变基因的不同,原发性血色病可继续分为I型、IIa型、IIb型、III型及IV型,不同疾病分型的遗传模式、发病年龄、严重程度及对治疗的反应各异。
从血色病的发病机制可知此病无特异性病因治疗,临床上可用的手段包括放血治疗与铁螯合剂祛铁治疗。对于未合并肝硬化的患者,采用放血治疗10年生存率为82%,而合并肝硬化的患者预后则稍差。若错过了早期诊断与治疗,30%的患者死于心力衰竭,25-30%的患者死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同时30%的患者最终死于肝癌。
因本例中患者合并有中度贫血,不宜采用放血疗法,临床考虑应用祛铁胺治疗。但因患者基础疾病较重,心力衰竭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最终于年3月22日死于心力衰竭、致死性心律失常。遗憾的是未能完善基因检查明确分型诊断。
思考与升华诊断学的主要原则:
1.首先考虑常见病、多发病,然后考虑少见病、罕见病;
2.“一元论”。
对于本病例,尤其以第二条原则——“一元论”诊断原则为重要。患者临床表现涉及多个器官系统时,需要考虑遗传代谢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结缔组织疾病等全身性疾病的可能,尽量用一个诊断来解释所有临床表现,这一原则对于疑难、罕见疾病的诊断尤为重要。
作者肖兵(级住院医师)
审校急诊科范晓老师
编辑莞尔医笑
雅二住医学习经验分享
疑难病例讨论
临床实践总结
医路成长体会
只要是你的原创,统统欢迎投稿至ywb
.白癜风初期什么症状白癜风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