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产后心肌病 > 心肌病治疗 >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
慢性心力衰竭室指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和心室长期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不能维持心排出量。其常见病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等。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多偏向于高糖、高脂饮食,故高血压和高血脂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易引发冠心病。冠心病患者发展至终末状态会出现心力衰竭。
近年来,我国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及家庭生活质量。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有心悸、气促、疲倦乏力等。中医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属“胸痹”“心悸”“水肿”等范畴。目前,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治疗方法包括强心、利尿、扩血管及相应对症支持治疗,西医主要应用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强心苷类,但其长期应用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故临床上收到一定成都限制。
中医认为冠心病心力衰竭属“胸痹”“心悸”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即气虚、血虚、阴阳虚;标实即血瘀、水湿、痰饮。中医中药治疗心衰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早在《内经》中,关于心衰的主要症候及病因病机就有了详细的记载。现代中医认为导致心衰的外因多为风、寒、湿、热等,其内因主要为饮食失宜、七情内伤、脏腑内伤。周仲英等认为“阴阳两虚,心脉瘀滞”是心衰的基本病因;姜淑琴认为:阳气虚衰为本,水湿血瘀为标,心衰的发病多由外邪的反复侵袭、劳累过度以及脏腑功能失司所致的心气虚弱、心阳不振、鼓动无力,影响血脉的运行,久之则血瘀阻滞,进而累及肺脾肾,使水液运化排泄障碍,水湿泛溢。
我国卫生部颁布的年版《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心衰分为5型,分别为心肺气虚证、气阴两亏证、心肾阳虚证、气虚血淤证、随着对祖国医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由天津天士力之骄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Z,注射用益气复脉是在生脉注射液基础上开发研制而成,其为一种复方中药粉针制剂,由红参、麦冬、五味子三味中药组成,辅料为葡甲胺、甘露醇。红参具有补元气,复脉固脱的功效;麦冬可“清心经之热”;五味子具有敛肺、滋肾生津的功效,其与麦冬配伍可治疗阴虚汗多、心悸、肺虚久咳。三者相互配合,可益气复脉、养阴生津,对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有良好的效果。
近年来,益气复脉(冻干)注射液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
相关专家通过对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NYHA分级II一Ⅳ级)应用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采用联合使用利尿剂和强心类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复脉注射液,同时加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U/次并持续治疗1个月。实验结束后发现治疗组血浆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浆黏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降低。心功能分级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
有研究对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TO)缺血性心肌病诊断标准入选的78例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来评价中药注射液益气复脉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78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益气复脉治疗组和常规口服药物治疗组,每组各39例。益气复脉组在常规口服药物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益气复脉。益气复脉治疗组患者治疗后NYI-II~II级的心功能改善比例为82%,高于常规组69%的改善比例;同时LVEDd、LvPWT、EF值和LVMI等心脏超声参数也均有明显下降。
白癜风症状有那些怎么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