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产后心肌病 > 心肌病护理

  • 2014/12/18

    显微镜下见心肌细胞排列紊乱

    此型的心包下冠状动脉正常,但心室壁内冠状动脉数增多而管腔狭窄 3. 心肌缺血 由于心肌需氧超过冠状动脉血供,室壁内冠状动脉狭窄,舒张期过长,心室壁内张力增高等引起病变以心肌肥厚为主,心脏重量增加心肌肥厚可见于室间隔和游离壁,以前者为甚,常呈不对称(非同心)性肥厚,即心室壁各处肥厚程度不等部位以左心室为常见,右心室少见室间隔高度肥厚向左心室腔内突出,收缩时引起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者,称为“产后梗阻性心肌[详细]

  • 2014/12/12

    但子宫的缩小使腹压降低内脏血管扩张储血量

    它的临床特点是:心脏扩大,心肌肥厚,伴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孕妇死亡率较高120年前,一些长期工作在湿潮环境的人群中,青年妇女患风湿热之后发展为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特别高近年来,由于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生率逐年下降,尤其是重症病人减少比较明显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中,以二尖瓣狭窄最多见,最容易出现心力衰竭一旦在发病同时合并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细菌性心内膜炎和血栓栓塞,对孕、产妇的危险相当大[详细]

  • 2014/12/5

    ⑦做好出院指导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的

    ⑦做好出院指导。②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体温等变化,按病情需要记录出、入量,加强会阴伤口护理,完善各项记录,发同导常情况及时与医师联系。④药物治疗。除补充铁和维生素以外,按病情需要给予强心剂及抗生素,必要时与内科共同监护用药剂量。用药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及用药反应,发现情况及时与医师联系。(1)孕前:①产妇宜采用半坐卧位或侧卧位,同时垫高头和肩部。①加强产前检查,接受孕期指导。有条件者应在预产[详细]

  • 2014/12/2

    ⑤收缩起始时间室隔与二尖瓣前叶的距离常明显缩小肥厚

    ②室间隔运动幅度明显降低,一般≤5mm产后心肌病需要做哪些检查(一)x线检查:心脏大小正常或增大,心脏大小与心脏及左心室流出道之间的压力阶差呈正比,压力阶差越大,心脏亦越大心脏左心室肥厚为主,主动脉不增宽,肺动脉段多无明显突出,肺淤血大多较轻,常见二尖瓣钙化(四)心导管检查及心血管造影:心导管检查,左心室与左心室流出道之间出现压力阶差,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压力阶差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程度呈正相关[详细]

  • 2014/12/2

    产后心肌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肥厚,心肌病,什么是肥

    所谓“不能解释”是指产后心肌病可与高血压或主动脉瓣膜病并存,但是心肌肥厚的程度和分布与这些相关的疾病并不相称产后心肌病为原因不明或不能解释的左室或右室心肌不对称、不均匀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以左室血液充盈受阻,收缩期高动力状态和左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变,组织学上呈现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的一组心肌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左心室,偶尔也有累及右心室者产后心肌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肌小节收缩蛋白基因突变导致本[详细]

  • 2014/11/30

    据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惠汝太教授介绍肥厚型心肌病

    统计标化后的患病率实际为80/10万。同时,研究人员还观察到了我国扩张型心肌病的患病率约为19/10万。我国日前首次报告了成人产后心肌病(hcm)的构成比,其患病率为80/10万。这项由300余位医学科研人员经过两年多时间完成的课题,是国内外迄今对hcm患病率进行的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一次调研。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黑龙江鸡西市人民医院等多家医疗单位的研究人员,从2001年10月起,[详细]

  • 2014/11/27

    x线检查示间质水肿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心脏病有什么

    4.栓塞:妊娠期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上心脏病伴有的静脉压增高及静脉血液郁滞,易于并发栓塞症。血栓可能来自盆腔,引起肺栓塞,使肺循环压力增高,从而激发肺水肿,或使左至右分流逆转为右至左分流。若为左右心腔交通的先心病,则血栓可能通过缺损而造成周围动脉栓塞。2.感染性心内膜炎:无论风心病或先心病均可因菌血症而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如不及时控制可促发心力衰竭而致死。3. 缺氧及发绀:在发绀型先心病,平时[详细]

  • 2014/11/26

    芥菜含有丰盛的膳食纤维

       芥菜,即大头菜,又称芜菁。榨菜是芥菜的一种,雪里蕻则是叶用芥菜的一种。  芥菜含有丰盛的膳食纤维,还含有一种硫代葡萄糖甙的物质,经水解后能发作蒸发性芥子油。  芥菜富含伙食纤维,可促进结肠蠕动,防止便秘。芥菜类蔬菜有清热解毒、抗菌消肿、推动伤口愈合的感化。雪里蕻富含维生素C,能增进大脑中的氧含量,可醒脑提神、解除疲劳。  此外,芥菜还有以下几种药勤恳效。  1.治尿道结石:芥菜10[详细]

  • 2014/11/25

    或在剧烈活动后心脏骤停老年人,肥厚,心肌,症状体征,老

    31%的患者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2.体征(4)猝死:hcm 患者猝死率较高,患者平时多无症状,而在平静状态或轻微活动后突然死亡或在剧烈活动后心脏骤停猝死的原因,既往认为主要是流出道梗阻所致近年认为猝死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猝死主要是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所致猝死的高危因素有:晕厥及猝死家族史,心室肥厚明显而弥散,电生理检查可诱发室速或室上速(1)劳力性呼吸困难:多为hcm 患者最多见的主诉之一9[详细]

  • 2014/11/22

    晚期患者心肌纤维化广泛肥厚性心肌病,心绞痛,血液,肥厚

    由于心肌顺应性减低,心室舒张末期压显著增高,继而心房压升高,且常合并心房颤动2下一页1(1)劳力性呼吸困难:约80%的病人于劳累后出现呼吸急促,这与左室顺应性差,充盈受阻,舒张末期压力升高及肺淤血有关肥厚性心肌病症状体征:肥厚性心肌病有何症状呢?肥厚性心肌病是由于心脏基因异常引发的疾病,肥厚性心肌病发病率比较高心肌肥厚造成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则称为肥厚梗阻性心肌病(4)猝死:多数学者认为有下列情况为猝[详细]

  • 2014/11/20

    若系机械瓣膜妊娠期心脏病,处理原则,妊娠期心脏病的处

    妊娠后的处理视瓣膜的材料而定预防心力衰竭最主要的是安排好工作和生活,应有充分的睡眠与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纠正贫血及预防感染,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孕妇还应早期住院观察,尤以心功能ⅲ级及ⅲ级以上者具体治疗可参见心力衰竭若妊娠已5~6个月,心脏负担已与足月相似,应结合具体情况慎重考虑,并积极预防及治疗心衰若情况尚可继续妊娠,可待胎儿成熟后终止妊娠若妊娠对孕母不利,则应以母体安全为主,适时终止妊娠对确定继续[详细]

  • 2014/11/16

    适应证:主要适应证是症状明显而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肥厚

    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使组织细胞脱水、蛋白凝固、血管收缩、血栓形成、造成局灶性人为心肌梗死,心肌灌注显象显示局灶性楔形心肌缺血,主要位于室间隔中上部,有酷似“心肌切削术”的改变。术后6周超声心动图复查发现室问隔厚度较术前平均减少28%~40%,左室壁厚度减少17%一25%,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室间隔和左室壁厚度减少愈明显。有学者对85例ptsma术后进行随访,术后7~30个月,室间隔[详细]

  • 2014/11/14

    患有妊娠期心脏病的患者可以怀孕吗?一般认为心脏病变

    产褥期发生心力衰竭的发病率超过百分之四十六对已确定有心脏病的妇女,决定其是否可以妊娠要慎重考虑一般认为心脏病变较轻,能胜任日常体力活动或轻便劳动者,在妊娠分娩时发生心力衰竭的机会较少,因而如无其他并发症及紫绀,年龄又在三十五岁以下,可在产科与心脏科医师指导下定期检查,允许妊娠如心脏病变严重,轻便劳动就会引起心悸、气急,甚至症状更严重者均不宜妊娠这类病人在妊娠、分娩此外,先天性心脏畸形严重伴有紫绀、[详细]

  • 2014/11/10

    产后心脏病的种类和对妊娠的影响经手术治疗后心功能为

    无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口狭窄、主动脉缩窄)不宜妊娠,已妊娠于孕早期终止妊娠 轻度二尖瓣狭窄,可以耐受妊娠伴肺动脉高压,已妊娠宜早期终止二尖瓣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闭不全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能较好耐受妊娠主动脉瓣狭窄严重者应手术矫正后再考虑妊娠产后心脏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心脏病:诊断及时,治疗得当,常能度过妊娠及分娩,产后病因消除,病情会逐渐缓解,多不遗留器质性心脏病变左向右分流型(房间隔缺损、[详细]

  • 2014/11/7

    产后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措施大多数病人突然死亡

    (二)经主动脉切口心室间隔心肌切除及切开术 建立体外循环并采取心肌保护措施,阻断主动脉血流经升主动脉根部横切口,牵引右冠瓣显露心室间隔,用小圆刀在右冠瓣下方心室间隔上部作两个平行切口,切开心室间隔下部时可压迫右心室游离壁,使心室间隔移向左心室腔以改善显露,然后切除两个平行切口之间的长方形肥厚心肌组织用手指按压心室间隔切口,增加心室间隔切槽的深度和宽度,取除心肌碎块,缝合主动脉切口,排出左心室腔和主[详细]

  • 2014/11/2

    临床上产后心肌病如何分类和分型?④心尖部产后心肌病

    ③前问隔及侧壁肥厚,占52%;②前间隔及后间隔肥厚,占20%;(2)根据超声心动图分4型④心尖部产后心肌病,多限于心尖1/3区,严重者延及乳头肌;①前间隔肥厚,占10%;(1)临床分类⑤腱索和(或)乳头肌产后心肌病;1③室间隔肥厚为主的产后心肌病,占90%,其中1/3累及室间隔基底部,构成ihss;.④后间隔及侧壁肥厚,占18%①特发性产后主动脉瓣下狭窄(ihss),为梗阻型产后心肌病;下一页临床[详细]

  • 2014/9/17

     心肌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改变如何?

    (1)病理改变:可见一侧心腔受累或两侧心腔同时受累,多数为两侧心室受累(50%~70%),左心室受累为10% ~40%,右心室受累为10%~30%,晚期可发生心腔闭塞。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纤维化且增厚,心内膜层常为5~10倍于正常人,约4~5mm,几乎充满了整个心室腔,使心尖部及流入道接近闭塞,很少累及流出道。  国内有学者将 心肌病的病变过程分为三期:①坏死期:即急性期。可见有明显的血管周围嗜酸[详细]

  • 2014/9/17

     心肌病的病理

      病因学和病理学  原因通常不明。累及心肌的淀粉样变性通常是全身的,就像血色病的铁浸润一样。肉样瘤病和fabry病累及心肌,结性传导组织也可以受累。loffler病(主要累及心脏的嗜曙红细胞增多症的亚型)是 心肌病的原因之一,该病发生在热带地区,起始为急性动脉炎伴嗜曙红细胞增多,随后在内膜,[详细]

  • 2014/9/17

     心肌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迄今未明。除浸润性病变外,非浸润性的本型心肌病的发病机理研究,集中于嗜酸性细胞,在热带与温带地区所见的一些本型患者不少与嗜酸性细胞增多有关。早期为坏死期,心肌内多嗜酸细胞,一般在5周以内;达10个月时,心内膜增厚并有血栓形成,心肌内炎变减少,即血栓形成期;2年以后进入纤维化期,心内膜及心肌均可纤维化[详细]

  • 2014/9/17

     心肌病的流行情况如何?

    本病在原发性心肌病中,较扩张型和肥厚型心肌病明显少见。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大多为散发性,确切发病率未明。日本 miura等报道发病率为0.2/100 000。有学者报道其年死亡率约10%,其中1/3为猝死或心律失常。有报道指出在儿童死亡率更高,2年生存率不足50%。有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左房直径扩大到60mm以上的患者、肺淤血患者的预后更差。 心肌病诊断困难,就其猝死的情况期待着进一步的研究。  本[详细]

2063 篇文章  首页 | 上一页 |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文章/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