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产后心肌病 > 心肌病病因 > 中风的防治与日常护理
中风的防治与日常护理
中风的防治与日常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风不再是多发于老年阶段的疾病,逐渐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此病常留有后遗症,是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
一、什么叫中风?
中风也叫脑卒中,主要是各种脑部动静脉系统的破裂或闭塞,导致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梗死,造成急剧发展的脑部血液循环和功能障碍。
二、发病原因与具体症状?
发病原因一般可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两大类。此外,混合性中风在临床上也不少见。
中风的具体症状表现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含糊、智力障碍。严重病例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甚至发生脑疝或死亡。
三、哪类人容易得中风?
有7类人群容易得中风,分别是:心脏病,房颤病人、血黏稠度高的人、糖尿病病人、吸烟的人、高血压病人、习惯性便秘的人、脑血管畸型的人。
四、中风为突发性疾病,如果遇到身边有人突发中风,在医护人员到来之前,可采取哪些措施急救?
1、应使病人仰卧,可不放枕头或将头肩部稍垫高,使下颌略微仰起。解开领口纽扣、领带、裤带、胸罩,如有假牙也应取出。
2、头偏向一侧,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回流吸入气管造成窒息。
3、如果病人是清醒的,要注意安慰病人,缓解其紧张情绪。
4、对于昏迷的病人,可即从冰箱中取出冰块装在塑料袋内,小心地放在病人头上。
5、若病人鼾声明显,说明其气道被下坠的舌根堵住,此时应抬起病人下颌,使之成仰头姿势,同时用毛巾随时擦去病人的呕吐物。医院急救电话,医院救治。
五、中风发病率高,引起此病的危险因素中有哪些是可控的呢?
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很多,其中可控的因素主要为以下几点:
1、高血压,是脑血管病最主要、独立的危险因素,卒中相对风险为血压正常者4倍,高血压病人应遵医嘱按时服药,监测血压,保持情绪稳定,适量运动,使血压控制在/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者宜在/80mmHg以下。
2、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使缺血性卒中的患病风险增加3.6倍,糖尿病患者应制定长期的饮食治疗方案,达到既保证血糖的控制又不降低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应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理想血糖水平为空腹小于7mmol/L,可根据情况,通过饮食控制,服用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并注意低血糖的发生。
3、吸烟,可以影响全身血管和血液系统,加速血管硬化,使卒中风险增加,吸烟者应戒烟,提倡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以减少被动吸烟。
4、房颤。
5、其他心脏病,如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等。
6、高脂血症。
7、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8、其他一些危险因素如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酗酒,药物滥用等。
六、中风患者在饮食上有什么禁忌?在生活中应从哪些方面预防中风的发生?
1、控制油脂摄取量:少吃油炸、油煎或油酥的食物,及猪皮、鸡皮、鸭皮、鱼皮等。
2、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内脏(脑、肝、腰子等)、肥肉、蟹黄、虾卵、鱼卵等。有些胆固醇过高的人,每周摄取的蛋黄,以不超过三个为原则。
3、控制盐的摄取:摄取过量的盐份会使人体内的水份滞留,引起血压上升。宜多食用新鲜的天然食物,而腌制食品、腊味食品及调味浓重的罐头食品等较咸的人工或加工食物尽量少吃。
4、少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茶类都属于含咖啡因的饮料,应适可而止。饮用时,应避免添加奶精,并少用糖。
5、减少食用高嘌呤的食物:减少食用动物内脏、豆类等高嘌呤的食物,以避免尿酸过高。多喝水,也可以减低尿酸的浓度。
6、炒菜油宜选用单元不饱和脂肪酸高者:如花生油、菜籽油、橄榄油等。
中风患者应多吃蔬菜和水果。因蔬菜和水果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钾、镁等。维生素C可调节胆固醇的代谢,防止动脉硬化的发展,同时可以增强血管的致密性。
饮食中应有适当的蛋白质。包括动物蛋白质(如蛋清,瘦的猪、牛、羊肉,鱼,鸡肉等)和植物蛋白质(如豆腐、豆浆、豆芽)等各种豆制品可降低胆固醇;饮用牛奶时最好将奶皮去掉(脱脂牛奶)。
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饮食须清淡有节制,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注意中风的先兆征象,有效地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当病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时,应让其安静休息,并积极治疗,防止其发展为脑血栓形成。
注意气象因素的影响: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风,在这种时候更要防备中风的发生。
医院
张婉如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