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产后心肌病 > 心肌病常识 > ESC最大固定能量转复房
ESC最大固定能量转复房
直流电复律是房颤患者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临床常采用低能量序贯电击方法转复房颤,但最佳能量选择尚不明确。有研究提出采用较高能量或固定较高能量电击进行房颤电复律,然而,目前尚不明确如何选择最佳双相电击能量,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或其它国际指南中没有关于初始及随后电转复电击能量的明确建议。因此,该研究比较了最大固定能量电击与低能量序贯电击两种策略的房颤转复率。
该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单盲、随机试验,研究者将拟行电转复的房颤患者随机分为采用最大固定能量组(--J)或低能量序贯组(--J)进行双相(biphasictruncatedexponentialshocks)同步电复律。电复律通过放置在前后位的贴片式电极进行,直至恢复窦性心律,最多发放三次电击,除颤仪型号为Lifepak20,Stryker/Physio-ControlInc.,美国。研究主要终点为12导联心电图记录的转复后1分钟内恢复窦性心律。安全终点为电复律后发生任何一种心律失常,心肌损伤,皮肤烧伤及患者自述疼痛。
研究者随机入选例患者,患者入选流程图如图1所示,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相似(年龄平均值±标准差:68±9岁,男性:72%,房颤持续时间1年:30%,表1),两组患者电复律的主要特征如表2所示。最大固定能量组例患者中有例(88%)转复后1min恢复窦性心律,低能量序贯组恢复窦性心律者为97例(66%),(组间差异22%,95%CI13-32,p0.)(图2)。最大固定能量组例中有97例(75%)首次电击后恢复窦性心律,而低能量序贯组例中只有50例(34%)首次电击后恢复窦性心律(组间差异41%,95%CI30-51)。各组间所有安全终点均无显著性差异(表3)。
图1.入选患者筛选流程图
表1患者基线特征
图2两治疗组累积电转复成功率
表2电复律特征
表3安全性终点
最大固定能量法转复房颤成功率明显高于低能量序贯法,且两组间所有安全性终点均无差异。
参考文献:
EuropeanHeartJournal()0,1–6,doi:10./eurheartj/ehz.
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