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产后心肌病 > 心肌病常识 > 徐伟CRT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如何选择合适的

徐伟CRT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如何选择合适的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非药物治疗已有十余载,并不断发展与完善,且疗效显著。然而在治疗过程中仍有部分患者对CRT无反应,如何选择正确的患者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在近期召开的相关学术会议上,来自南京大医院的徐伟教授围绕7个要点,对如何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CRT治疗做了精彩讲解。

CRT无反应的困扰

CRT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CRT适应证的拓展,均证明了CRT是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脏失同步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然而入选患者即使符合CRT适应证,仍有1/3的患者对CRT无反应。

评价CRT反应性的指标主要包括:(1)临床指标:NYHA分级、心衰生活量表等;(2)功能指标:心肌最大耗氧量、6分钟步行距离等;(3)心脏结构指标:LVEF、LVEDD、LVEDV、二尖瓣反流面积等;(4)亦有研究以心衰住院率和死亡率作为“硬指标”。

CRT无反应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1)患者选择不恰当为首要原因;(2)左室导线位置不理想;(3)陈旧性心梗造成大面积瘢痕;(4)双室起搏比例较低;(5)不恰当的AV和VV间期;(6)左室导线脱位或失夺获。

如何选择合适的患者?

选择合适的慢性心衰患者进行CRT治疗可提高CRT反应性,具体选择策略可分为以下7个要点:

1.排除可逆性原因导致的心衰。CRT植入前,需排除可逆性原因导致的心衰患者,如严重心肌缺血、顽固性心律失常(心动过速依赖性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或原发瓣膜疾病,这类患者可以通过纠正可逆性病因来改善心衰;若未纠正可逆性原因即植入CRT,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出现CRT无反应。

2.性别。MADIT-CRTTrial显示,将两性患者植入CRT后进行比较,女性患者植入CRT-D后的生存率明显高于男性。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同样发现植入CRT的女性患者在总死亡率方面优于男性。为什么CRT超反应在女性患者中出现的比例较高?这可能是因为女性多为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电图较男性患者有更典型的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形态,另外女性心肌细胞坏死程度一般较男性低。

3.病因学。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容易出现CRT无反应,其原因与局部心肌坏死、产生心肌瘢痕、左室电极植入心肌疤痕部位致反应性明显下降有关。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一般无明显心肌瘢痕,故容易出现CRT超反应。

4.QRS波形态。在QRS≥ms患者中,LBBB图形较非LBBB患者有更加显著的收益;MADIT-CRT研究亦证明了CRT超反应与LBBB有关,LBBB可预测CRT术后超反应的发生。年ESC心衰指南强调,对于QRS≥ms伴LBBB者推荐为Ⅰ类适应证,而非LBBB者为Ⅱ类适应证,足以显示LBBB在CRT患者入选标准中的重要地位。QRS波形态与CRT反应中显示,LBBB形态最具显著性差异。在超反应中,LBBB的患者接近67%,而在非超反应中,LBBB患者仅占40%。MADIT-CRT研究表明心衰合并LBBB的患者植入CRT后,明显减少了心衰住院及死亡事件的发生,而心衰合并RBBB患者并没有明显变化。

5.QRS波宽度。目前QRS波宽度被认为是评价电机械不同步的重要指标,在AHA/ACC/ESC指南中,QRS波宽度被视为植入CRT患者的主要标准之一,要求QRS波≥ms。在年ESC心衰指南中,QRS≥ms伴左束支传导阻滞被推荐为(Ⅰ,A)类适应证,QRS波宽度~ms伴左束支传导阻滞为(Ⅰ,B)类适应证,说明QRS波宽度在CRT适应证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且对其宽度的要求更加严格。相关研究也证实了QRS波越宽,植入CRT获益越明显。

6.合并心律失常。(1)房颤,约30%重度心衰患者合并有房颤,房颤患者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室率将影响双室起搏比例,从而增加CRT无反应;SPARE研究结果显示,持续性房颤组与窦性节律组相比,在LVEF、6min步行试验、NYHA心功能分级和逆转左室重构等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别,但持续性房颤组的死亡率增高13.5%,明显高于窦性节律组。因此,房颤仍是CRT治疗后增加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指南中明确提出关于合并房颤、快心室率的解决方案:CRT+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或地高辛、CRT+房颤消融术、CRT+房室结消融术、CRT+心房起搏超速抑制;(2)频发室早及非持续性室速,频发室性早搏及非持续性室速将恶化心功能、减少双室起搏比例,从而降低CRT带来的获益;部分CRT反应良好的患者甚至因为室性心律失常的出现而导致CRT有效性下降。如果患者合并频发室早及非持续性室速时,首先查找室性心律失常的可逆原因如电解质紊乱,其次采用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等药物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采用射频消融增加室早、短阵室速患者的CRT疗效。

7.临床合并症。患者本身存在的一些临床合并症也会影响CRT反应性,如高龄、低EF值、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均会减弱CRT反应性;Khatib等提出EAARN评分,将EF≤22%、房颤、年龄≥70岁、肾功能不全和心功能Ⅳ级等作为危险因素,若CRT植入前合并的危险因素越多,死亡风险越高,也意味着CRT反应性越差。因此,患者评分越高,CRT无反应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总结

综上所述,进行CRT治疗的患者选择策略总结为以下几点:(1)首先排除可逆性原因导致的心衰患者;(2)优先选择女性患者接受CRT治疗;(3)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可能有更好的疗效;(4)QRS波形态(LBBB)和QRS波宽度≥ms的患者,CRT反应性更大,可优先选择进行CRT治疗;(5)合并心律失常(AF、PVC、NSVT等)会影响CRT反应性,应采取药物或介入治疗进行干预,以增加CRT反应性;(6)重视临床合并症,若EAARN评分越低,CRT反应性就越高。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门诊》杂志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mbuc.com/xjbcs/115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