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产后心肌病 > 心肌病饮食 > 心肌酶五项的临床意义
心肌酶五项的临床意义
心肌酶五项的临床意义
肌酸激酶:
心脏疾病、肌肉疾病、急性脑血管意外、剧烈运动、插管、肌注后升高。
增高:(1)、主要用心肌梗死诊断,CK升高幅度较AST和LDH都大,且出现早,2~4小时开始升高,12~48小时达到高峰,2~4天恢复正常。尤其对心肌缺血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诊断比其他酶灵敏度高。故动态检测CK变化有助于观察病情和预后估计。
(2)还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发作期、病毒性心肌炎、多发性心肌炎、肌肉损伤或手术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乳酸脱氢酶:
增高:急性心梗、心肌炎、急慢性肝炎、骨骼肌损伤等。
降低:内分泌失调、过于劳累、睡眠不好、心情不好。
a-羟丁酸脱氢酶:
对急性心梗诊断特异性较高,发病12小时上升,12~21天才恢复正常。
升高:(1)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畸胎瘤。(2)白血病、性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降低:免疫抑制剂、抗癌剂,遗传性变异的LDH-H亚型欠缺症。
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K-MB在心肌梗死升高,24小时内达峰值,至48小时消失。肌肉创伤及肌肉注射时CK-MB活力不升高,CK总活力升高主要是由于CK-mm增高引起的,这可以做为心肌疾病与骨骼肌疾病的鉴别诊断。
谷草转氨酶:
增高:急性心梗、心肌炎、急慢性肝炎、急性胰腺炎、皮肌炎、痛风。
文安妇幼宣
如何早点发现孩子患有先天髋关节脱位车手来了长春开启激情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