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产后心肌病 > 心肌病护理 > 心衰大会专访周京敏教授心肌能量代谢治

心衰大会专访周京敏教授心肌能量代谢治



近年,心力衰竭在诊断、治疗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展,但由于心力衰竭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高,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当前心血管领域的热点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难题。年3月10~12日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CIHFC)暨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CIHFC汇集中国心力衰竭领域学术精华,联结中外心衰前沿力量,致力于共筑心衰防治长城。会议期间,多位专家接受采访,畅谈缺血性心衰治疗现状及心肌代谢治疗的益处及临床应用。本文医院周京敏教授主要观点与读者分享。

周京敏教授

Q1:多年来,随着冠心病诊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急性期的死亡率已显著下降,缺血性心衰的患病率以及总人数在逐年升高,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周京敏教授:目前整个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群在不断增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对于这些患者,在后期无论是发生过心肌梗死或者没有发生过心肌梗死,均有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因此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患病人数在逐年增加,这将要占到冠心病患病人数的一半以上。

Q2:缺血性心衰治疗的主要治疗手段有哪些?现状如何?

周京敏教授:缺血性心衰患者的治疗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针对缺血的治疗,对于有缺血症状的患者,首先要改善症状;对于伴有心绞痛的患者,一般会进行冠脉造影、支架或搭桥手术等,以改善缺血症状。另外,可以应用药物改善缺血症状,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

第二,针对心力衰竭的治疗,由于冠心病引起的心衰大部分是收缩性心衰,那么针对这一部分心衰的治疗方案,很明确地会应用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及螺内酯等,均是临床指南重点推荐的缺血性心衰治疗药物。但即使是应用了这些药物,依然有一部分患者的病情最终会进展,所得到的临床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但我们依然坚信对于心衰患者的治疗,临床上还会有更多的选择,目前随着代谢治疗理论的发展,其已成为心衰治疗的一个重要内容。临床上,代谢治疗药物曲美他嗪,已经获得了心衰治疗的一些确切的研究证据,结果显示曲美他嗪能够改善心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脑钠肽水平,甚至经过较长时间的临床观察,其能够增强患者的运动耐量。正是有了心衰机制理论的发展和多种抗心衰药物的临床应用,使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与20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

Q3:如何进一步改善缺血性心衰患者的治疗现状?

周京敏教授:从个体上来讲,未来疗效的改善更多的可能是针对某一技术或某一新药物的使用,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者,都在不断地进行研究探索。临床上目前也有非常多的治疗手段,包括器械治疗、药物的使用,如前面提到β受体阻滞剂、ACEI类、ARB类、螺内酯、他汀类、能量代谢药物等,对于新的治疗缺血性心衰的药物,临床上也在不断地探索中。

总体上,我国目前心衰治疗领域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医院可能会得到比较全面的治疗;医院,这些药物是不是得到充分应用?边远地区的患者是不是也能够应用?这几个方面来看,我们做的还不够,心衰患者的规范化治疗的普及,不仅应该是目前临床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医院、医保、家庭和全社会的责任。

Q4:能量代谢干预在缺血性心衰治疗中的作用如何?临床有何期待?

周京敏教授: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的药物有很多种,目前认为比较有效的药物有磷酸肌酸钠、辅酶Q10、左卡尼汀和曲美他嗪等。其中曲美他嗪的临床证据丰富,受到国内外心衰指南的推荐。对于缺血性心衰患者,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是非常重要的。以前这一方面在心衰领域研究较少,目前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新的领域,因此也需要研究者不断深入探索、临床上不断推广,未来使更多的缺血性心衰患者获益。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临床工作者的一点责任,一点期待。

赞赏

长按







































北京那个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白癜风互助论坛


转载请注明:http://www.mmbuc.com/xjbhl/9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