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产后心肌病 > 心肌病护理 > 有谱的心肌酶谱

有谱的心肌酶谱



心肌组织含有多种酶系,当心肌组织受损伤时。其所含的酶类便可释放入血,使血清内相应的酶活性增高,引起该酶活性增高的疾病主要是急性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用于这些疾病诊断的酶称为“心肌酶”。和心肌关系密切的几种酶的组合称为“心肌酶谱”。

组成心肌酶谱的几种酶虽然没有一种是心肌特有的,但组合在一起却可对心肌损伤的诊断具有特征性,心肌酶谱的检查对于心梗病人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监测、判断预后等都很有意义。

肌酸激酶(CK)测定 

CK主要存在于胞质和线粒体中,以骨骼肌、心肌含量最多。CK水平会受到性别、年龄、种族、生理状态的影响。   

临床意义

1、急性心肌梗塞:发病3~8小时,CK水平明显升高,其峰值在10~36小时,3~4天回复正常。CK为早期诊断急性心梗的灵敏指标之一。

2、心肌炎和肌肉疾病:心肌炎时CK明显升高。各种肌肉疾病如多发性肌炎、横纹肌溶解症等,CK也明显增高。 

3、溶栓治疗时:急性心梗采取溶栓治疗后出现再灌注,可以导致CK活性增高。

4、手术时:心脏手术时或非心脏手术均可以导致CK增高,与肌肉损伤的程度、手术范围和手术时间有密切关系。

肌酸激酶同工酶测定      

肌酸激酶同工酶是心肌酶谱的核心,有三个不同的亚型:   

1、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参考值:94%~96% 

2、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参考值:5%   

3、CK-BB,主要存在于脑、前列腺、肺等组织中,参考值:极少或无

CK-MB临床意义:

1、急性心梗时:早期诊断心肌梗死时的灵敏度要明显高于CK(肌酸激酶),其阳性检出率达到%,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一般在发病3~8小时增高,9~30小时达到高峰,48~72小时恢复至正常水平。 

2、其他心肌损伤时:心绞痛、心包炎、慢性心房颤动、安装起搏器等,CK-MB也可以增高。

3、肌肉疾病及手术时,CK-MB也会有增高。

乳酸脱氢酶测定             

乳酸脱氢酶(LD)是一种糖酵解酶,广泛存在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其中以心肌、骨骼肌和肾脏含量最丰富。在测定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是特异性较差。

临床意义:

1、心梗发作时,乳酸脱氢酶LD活性要比CK、CK-MB的增高要晚(8~18小时开始增高),24~72小时才达到峰值。病程中LD持续增高或再次增高,则提示梗死的面积扩大或再次出现梗死。

2、急性肝脏疾病时,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汁淤积性黄疸以及心衰、慢性活性肝炎时LD会显著增高。

肌红蛋白的测定

肌红蛋白存在于肌肉肌红蛋白(Myoglobin,Mb)是一种氧结合血红素蛋白,主要分布于心肌和骨骼肌组织约占肌肉总量的0.1%一0.2%中,心肌中含量特别丰富。

临床意义:测定血清肌红蛋白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的早期最灵敏的指标。但特异性差,骨骼肌损伤、创伤、肾功能衰竭等疾病,都可导致其升高。

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急性肌损伤、肌营养不良、肌萎缩、多发性肌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长期休克等。在心肌梗死后1.5h即可增高,但1~2d内即恢复正常。

1、血中升高: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高醛固酮血症、肾功能不全、恶性高热以及剧烈运动后等。

2、尿中升高:卟啉病、血红蛋白尿症、血尿等。

3、血、尿中肌红蛋白均升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肌病、肌疾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等。

检验科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最好
北京有治疗白癜风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mbuc.com/xjbhl/9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