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产后心肌病 > 心肌病护理 > 扶阳强心,温肾利水法治疗心功能不全的机理

扶阳强心,温肾利水法治疗心功能不全的机理



北京中科医院假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4487.html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在内科疾病中占较大的比重,且多较严重,常明显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导致较高的死亡率。积极防治心血管疾病,治疗心功能不全,对保障人民健康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学术思想指导下,以“扶阳强心、温肾利水”法,治疗心肾阳虚,水湿泛溢、痰湿、瘀血阻滞证型之心功能不全病人,收到了肯定疗效。

(一)病案举例

案例一:罗某,男性,63岁。西医诊断:原发性心肌病、充血型、全心扩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功IV级。经西医强心利尿,控制心律紊乱,改善心肌代谢等治疗,住院月余,心动过速反复发作,严重时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功无改善,遂改服中药。证见面色晦暗、眼眶发黑、神疲乏力、但欲寐、心悸气促,述双下肢冷“犹如冷水一点点滴进骨髓里……。”舌质淡而夹青,苔白腻,脉沉细或虚数(心动过速发作时)。入院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伴频发室早及房早、心肌损伤、左束支传导阻滞。”证属心肾阳虚,阴寒内盛,寒水泛溢,上凌于心之危证,主以扶阳抑阴,强心固肾之大回阳饮加味,连进十余剂后,病人一般状况明显好转,下肢冷感减轻,“心动过速”发作次数减少,且发作时一般处理(如:压迫眼球等)即可消除,不必用其他药物。继续中药治疗二个月,病人已能下床自由活动,下肢转温暖,心率增至六十余次,心动过速未发作。心电图提示:“窦律不齐,偶发房早。”

案例二:杨某,男性,59岁。西医诊断: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全心扩大、窦性心律、心功IV级。由于病人主动脉瓣损坏严重,舒张期反流量大,心脏每分输出量极少,心肌严重损伤。曾用小剂量强心剂,即引起中毒反应,心律失常,遂停用,改服中药。症见面色苍白、晦暗、日夜端坐、不得平卧;心悸、气促、自汗、四肢冰冷、肝肿大、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舌质淡而夹青,苔白,脉虚大,重按无力。证属心肾阳虚,水湿泛溢,水气凌心。用大回阳饮加行气利水之剂,连进十余剂后,见明显效果,心功改善,能下床走动,夜间也能高枕入睡。活动后仍有心悸气促、头昏晕、出汗多、舌苔转薄白,又以“参附汤”加味再进十余剂,病情明显好转而出院。

案例三:高某,男性,80岁。有慢性咳喘史三十余年,每遇天寒时加重;痰多,呈白色泡沫状,易咳;喘促,心胸憋闷;倦怠无力、形寒肢冷、下肢浮肿……。西医诊断:慢支炎、肺气肿、肺心病、右心扩大、窦性心律不齐、心功III级。就诊时,正值夏天,但身着毛衣、皮衣、棉裤……手仍冰冷,口唇青,舌质青,苔厚腻微黄、湿润有津,脉滑,尺部沉。证属心肾阳虚,痰饮内停,气血瘀阻。主以四逆二陈加味,连进二十余剂,停服其他药物,症状明显改善,咳嗽减轻,咯痰减少,水肿消退,能平卧,上下二楼无明显心悸气促,能外出散步……。

(二)辨证论治中的几个要点

1、认识“心肾之阳”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吴老论述:“少阴君火(心阳)位居于上,而源于坎中之阳(命门真火)”“命门真火乃生命之根,君火煊燿,相火听令于君火而潜伏于肾水之中,使肾水暖,并蒸水化气,上济于心,使心脏凉。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是人体最宝贵之生命线,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在其推动下,己土升、戊土降,中土如轴运转,完成受纳、输布水谷精微的功能,使生命活动有了物质基础。坎离相交,水火既济,中轴运转,四象如轮,肝气得左升而条达,肺金得右降而清肃,如此轴轮运转不息,就是生命的圆运动。”说明了心肾阳气健旺,各脏腑功能就正常,人体的气血运行,水液循环,津液的输布等诸多生命活动就协调统一。若心肾阳虚脏腑功能失调,即可出现气滞血瘀、湿痰阻滞、寒水泛溢、水气凌心等病理状态。以强心固肾、扶阳抑阴、标本兼治之法,方能恢复和重建心脏功能。

2、慢性心功能不全以“心肾阳虚”证型居多

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寒邪伤及,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产后心肌病”、“肺心病”等,多与久居寒湿之地,或体虚易感受寒邪等因素有关。寒为阴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

②慢性心功能不全者,均有较长潜在期,处在代偿性或无症状心功能不全状态,往往被人忽视,不注意护卫心肾之阳,反而耗损克伐,待代偿失调,心肾阳虚已极,病必深重。

③对慢性长期的诱发因素,不早治或治疗不得法,耗损人体阳气。如阴寒痰饮耗伤阳气(如肺心病)、饮食劳倦损伤,致湿浊阻滞,气郁气滞,气血瘀阻……(如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

④绝大多数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多在老年期发病。“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年五十以后“阳气渐衰”,“生从乎阳,阳惧其消也,杀从乎阴,阴惧其长也,能知七损八益,察其消长之机,用其扶抑之术,则阳常盛而阴不乘。二者可以调和,常体春夏之令,永获少壮康强,是真把握阴阳者矣。不知用此,则未央而损。”即说明了老年期慢性心功能不全多数为“心肾阳虚”证型,也在本病的预防、控制方面,提示了“扶阳抑阴”法的重要意义。

3、辨证确立,即当早治、早防

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是个慢性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见履霜而知坚冰将至”。吴老诊疗中十分强调,一旦辨证确立,即当早治、早防,“……见阳虚阴盛之病者,就敢放胆使用扶阳抑阴之剂。”“可视病情之轻重,在用药份量上斟酌,预而防之,万不至酿成纯阴无阳之候也,酿成纯阴无阳之候,吾恐立方之意固善,而追之不及……。不知用姜附草之不早也。”

按吴老多年临床经验,凡见“面色淡白,或兼青色、倦怠无神、少气懒言,力不从心,动则心慌气短,自汗食少,溺清便溏,诸寒引痛,易感风寒,甚则形寒怕冷,手足厥逆,恶寒倦卧,喜暖向阳,多重衣被,口润不渴或渴喜热饮不多。舌质淡(或兼青色),舌苔白滑或白腻。脉象多见沉迟、细、弱、虚等待,即可用附子。”早治早防,提高疗效。

4、坚持中医自身发展规律,保持中医特色

中医的“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体现了医疗的人性化、个性化,符合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中医疗效高的根本保证。

我们分析“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心肾阳虚证型居多,这是临床积累、临床经验所得。但并不是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某些个体、或疾病的某些阶段,就没有“阴虚证”、“湿热证”等其他证型,关键的问题是精通医理、准确辨证。

(三)心肾阳虚、心功能不全证型的症状及病机

1、心悸

(心脏搏动的一种不适感,由心动过速、心律失常或高动力循环状态所引起。)心肾阳虚,无力制水,寒水上犯,欺凌于心而至心悸。

2、呼吸困难

(心功能不全、肺瘀血的主要症状。左心衰竭多见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右心衰竭见端坐呼吸或高枕半卧位。)“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在“心肾相交”的动力支撑下,完成“司呼吸”的功能。心肾阳虚,阴霾弥漫,寒水泛溢,气道阻塞不利,故见呼吸困难。

3、水肿

肾阳不足,无力通利水湿,脾阳不运,无力克制水邪,致使水湿流注肌肤,泛溢全身,轻则下肢浮肿,下垂型水肿(久卧,背骶部水肿),重则胸水、腹水……。

4、心肾阳虚,无力推送气血运行,致气滞血瘀,症见发绀。舌质青、舌下静脉增粗、扭曲、肝肿大、脉涩(房颤)、促、结、代,心胸痛等。

(四)扶阳强心,温肾利水法常用药物及阻方

1)附子

吴老论述:大补命门真火,君相二火相得益彰,使心阳振奋,心脏强盛。附子强心而暖肾,回阳生津而固肾气。附子补少阴君火,补命门真火,暖肾水以消阴翳,补心肾之火而回阳。君火旺,相火潜藏,蒸水化气而生津。附子禀雄壮之质,温热之性,火性迅发,无所不到,驱散在里之寒湿。

近代药理研究,附子的强心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增加心肌收缩力,抗心律失常,双向调节血压作用,对周围血管的扩张作用,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对神经体液(激素系统)的调节作用,(包括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加压素,心钠素等)及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2)肉桂

吴老论述:肉桂味甘平,气香,性温。入足厥阴肝经,温暖肝血,破瘀消癥瘕。逐腰腿湿寒,驱腹胁疼痛。强心脏,暖血分之寒。凡虚火上浮,有引火归原之效。

近代药理研究,肉桂的扩血管作用,是它改善心肌供血,达到“强心”作用的机制。

3)四逆汤

临床上,见“心肾阳虚”之证,即可用四逆汤,“方中附子入下焦,补垂绝之火种而暖肾。附子、干姜,彻上彻下,开辟群阴,迎阳归舍,交接十二经,为斩关夺将之品。甘草从容筹划,自有将将之能。”全方补命门真火而救心阳,心阳振奋,心脏功能得以恢复,治疗心功能不全疗效显著。

“附子强心而暖肾水,回阳生津而固肾气,干姜温胃土之降,甘草补脾土之升,升降自如,水火既济,故为圆运动之动力。”因而,从根本上促进了脏腑功能的协调、健康。

4)大回阳饮(四逆汤加肉桂)

是吴老独创的回阳救逆,强心固肾之大剂。治疗了不少危重病证。

5)大回阳饮合瓜蒌薤白桂枝汤

吴老医案(治胸痹心痛)“……每年发作之际时,心胸撮痛,有如气结在胸,甚则痛彻肩背,水米不进。痛急则面唇发青,冷汗淋漓,脉息迟弱,昏厥欲毙,危在旦夕。此乃土虚无以制水,阳衰不能镇阴,致下焦肝肾阴邪夹寒水上凌心肺之阳而成是状,然寒水已犯中宫,骤以参术当归之峻补,有如高筑堤堰堵截水道,水邪无由出之路,岸高浪急,阴气上弥,势必凌心作痛。斯时不宜壅补过早,法当振奋心阳,使心气旺盛,则阴寒水邪自散矣。”

吴老治阳虚阴寒内盛,气血壅塞之证,宜温不宜补,温则气血通畅,补则寒湿留滞。正治之方决勿夹其他药品,如果加入寒凉之剂则引邪深入,加入补剂则闭门留寇,必致传经变证,渐转危笃费治。

6)四逆合五苓散

“心肾阳虚之本象已见,脾阳不振,水湿不化之标象又作,可用此方标本兼治,攻补相兼,皆相得宜。”“所治之法一如离照当空,一如凿渠引水,寒水坚冰何得不去焉。”为防止壅塞水道,吴老用五苓散常弃白术,强心利尿,促进心功能恢复,临床常见明显良效。

7)四逆二陈麻辛汤

心肾阳虚,脾阳不振,痰湿内壅,气机不利之证,吴老常用此方,四逆汤强心固肾,炙麻黄开提肺气,平喘止咳,二陈汤健脾涤痰,细辛入足少阴肾经,敛降冲逆而止咳,驱寒湿而荡浊,最清气道,兼通水道……。在肺心病、肺部寒痰壅盛,心肾阳虚,水湿停滞之证候,疗效实属显著。

(五)结语

临床实践证明,吴佩衡学术思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心血管病的防治有较大的指导意义。以上列举的典型病例,均是在西药治疗效果不显,或毒副作用太大的情况下,改用中药治疗的,故作为观察中药的控制心衰,改善心功能,治疗心律紊乱等的疗效,实属可靠。

认真学习和研究吴老的学术思想,认识“心肾之阳”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对“心肾阳虚,阴寒内盛”之证的“扶阳强心,温肾利水”法的推广运用、研究创新,积极防治心血管疾病,治疗心功能不全,为保护人民健康作出贡献,是我们对一代宗师吴佩衡的无限敬仰和永远的怀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mbuc.com/xjbhl/10830.html